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 中心首页 >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

专业设置模式

中药资源专业以中药材种植、药材加工与开发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中药制药专业以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生产理论与实际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为强化中药传承创新,从中药类专业二年级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举办中药传承实验班,强化中医药理论、传统中药鉴定和炮制技术的培养。在专业设置时间上,中药各专业在本科1、2年级实行通识教育,学习专业基础知识,3、4年级进行专业教育。

课程设置方式

在课程结构上,中药各专业课程结构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通识必修课+专业核心课+限选课+任选课。实验课程按其在整体中药学知识体系中的作用,划分为“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综合设计型实验模块”三类课程群。实施过程采用“技能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见习实践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相结合的多层次设置模式,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占总实验项目的60 %以上。以实现综合应用专业知识服务中药行业的目标。学校将实验课单独排出,保证中药学本科四年实践教学连贯进行。

实验教学制度体系

我校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改革实验教学管理,推进和完善中药专业学分制,主辅修制、导师制、国际国内访学交流制、实习制等等。

在导师制上,学生进入创新研究型实验阶段,实行导师制。中药传承班的学生在组班后即大学三年级确定传承导师。校方要求担任导师的教师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职称,学术造诣较深,治学严谨并且责任心较强。导师的职责是对学生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等进行全面指导。

在国际国内访学交流制度上,中药各专业在学校层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访学交流项目,如果想参加这些访学交流项目,需与其他学生一起申请和竞争。

在实习制度上,中药各专业学生实行见习与实习相结合的模式。带领学生进入中药各领域生产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年暑假,组织中药专业学生分别到相关药厂、中药房、药材种植基地等实习基地进行为期1-2周的见习;大三年级设置2周的野外药用植物实习;中药药剂、中药炮制等的课间见习。

教学组织形式

中药专业实验教学环节实行小班教学,每班30人,由带教教师进行授课。授课方式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PBL等教学法。要求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探讨和交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学管理模式

实验教学管理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以学院管理为主的模式。学校层面的教学管理主要由教务处负责,教务处对实验教学进行直接组织管理,并与各院系合作建立全校的课程教学管理系统,通过管理该系统,统筹协调全校的教学资源分配。另外,教务处还制定统一的教学规范和考核标准,管理审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学院还要负责安排相应的课程考试以及学生的考核。

隐性课程形式

较为优良的校风和学风,比较严格的学生管理制度,经常性的学术活动,以及一定数量的社团活动是中药专业隐性课程的主要形式。举办中药鉴别知识竞赛,中药知识与操作技能竞赛、药学实验技能竞赛、科技文化艺术节,仲景学术节、每年暑假的中药实习基地见习等,通过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加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开展第二课堂,学校提供条件并选派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业余社团活动,如药材协会、药材营销协会等,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促进良好的学风的形成,提高整体能力与素质。